《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的内容,也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一个重点,这一部分掌握得好与坏关系到将来学习立方体几何图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此之前,学生还没接触过立方体图形,研究过立方体图形。我们五(2)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头脑反应迟缓,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决定让学生结合实物探究长方体的特点。
上课时我先从复习的平面图形入手,再出示长方体物体,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过许多长方体,所以很快就引出了“长方体”为一名词,顺利进入了新课。
第二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再问“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是什么?”“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又是什么?”。学生根据以上的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利用教具、学具,通过教的参与指导,让学生摆弄触摸实物,从整体上观察长方体,直接感知长方体有面棱和顶点三个要素。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按照学习小组进行深入研究其特点,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表格,通过看、数、量、议、想等过程,使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的填写。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小组自主互动学习的方法,能够互补知识的结构,有利于“后进生”的促进。
第三步,有了前面的基础,从顶点的特点引出了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再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的长度是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知识,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总的来说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要在学生头脑中真正形成空间观念,在以后的长方体面表面积计算中灵活想象每一个面的位置的正确计算时,还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
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注重以下几点:
1.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关于长方体和 正 方 体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摸一摸,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应用长方体实物在小组里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3.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
4.应用网页制作做了课件,让学生目睹了图文并茂在课堂中的作用。
5.在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学生在操作上的时间比较紧张,没有让学生自己再数一数,摸一摸,虽然每个面都设计到了,但是教学还不够扎实,有些学生还不能全部理解,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须改进。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面”、“上面”“侧面”以后,我让小组自由讨论“站在不同位置看老师的讲桌,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为了便于观察,我允许孩子们可以自由走动,寻找答案。看着他们在讲台边快乐地转来转去,我沾沾自喜:“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的正确答案马上就可以水到渠成了。谁知在反馈时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而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5个面”,更有甚者,报的数更多,全班学生就这样分成了几派,相持不下。
见局面一时不好控制,我严肃地重复着第二种回答:“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真的最多能看到5个面吗?”这一反问,那些认为能看到5个面的学生顿时一愣,继而默然地垂下了头,虽然有个别同学暗地里仍然不服气地自言自语“没错嘛,就是5个面”,然而更多的则是沉默,不作声,课堂上因为老师严肃的一问全然没有了刚才相持,争论的气氛,我顿觉师威的负面力量,于是我及时调整了心态,微笑着绕着讲台转了一圈,自言自语地说:“看来5个面也蛮有可能的嘛,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说说到底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于是气氛又活跃了起来,几派学生争着上来讲解示范,就在他们讲解示范的争论中,突然有一个学生发现新大陆似的嚷起来:“老师,我知道他们为什么是五个面了,他们算的是两次观察的和”,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噢,原来他们算的是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而我们算的是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难怪会不一样啦.”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学生激动地喊起来“老师,老师,我也发现了,书本上这个问题提得不好,它没有讲清楚是算一次还是算合起来的。”众生附和,我被这一连串的知道、发现愣住了,再仔细地读了读课本上的那句话“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确,问题中没强调一次,那就既可以理解为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也可以理解为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当时我一激动,也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对是错,至少这些学生认真思考,敢于批判书本权威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于是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这时一个学生若有所悟地大声自言自语“原来,书本也会有错啊,以后我可一定要认真思考。”
教育教人求真,学习要先学做真人。21世纪的教育,呼唤思考型的人才,因而教师的职责已转变为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孩子们学习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鼓励挑战权威而不是拿出现有真理的人。至少,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以师威压人,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硬生生的塞到学生脑中,而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发表独特见解,从而激发了他们科学批判权威的勇气,并从中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长方体的特征。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墨水瓶盒、牙膏盒、皮球、六棱柱盒等物体中找出长方体,揭示长方体有其自身特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探究新知时,首先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三个要素;然后进行小组自主学习,总结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最后再认识长、宽、高。整节课学生在看、摸、数、量的`实际操作活动中探索,探究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但在认识面、棱、顶点的特征之后,才又以一个环节教学长、宽、高,使教学过程有些重复,如将这一环节放在认识棱可以分成三组的特点之后,则可以过渡自然,可能效果更好。
在教学中,还有几位学生的质疑为课堂带来了活力,如在以一个顶点为例说明长、宽、高后,生1:那么上面那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怎么确定长、宽、高?生2:底面是正方形,怎么确定?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讨论,互动解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想,鼓励质疑是我今后教学中应当给予更加重视的。
1、以同学发展为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焕德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这节课中我紧扣教学中有利于发展同学思维的因素,在培养同学的学习能力上下功夫。教学时,我先出示平面图形,让同学说出各图形的名称,然后出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实物,让同学说出各个图形不在一个平面上,是立体的。让同学在对比的情况下,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重点让同学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自身所带来长方体逐步笼统出长方体的特征。
2、生活即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引导同学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体会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必定联系。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使同学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培养同学爱数学的情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农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地发明条件,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协助同学学习,密切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充沛发挥同学的潜能,善于挖掘教材内容资源,不时总结经验,和时调整教学战略,鼓励同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仔细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同学学习有用的数学。
3、培养同学的空间观念
本课时是同学在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从几何图形的学习转向立体几何图形的学习,在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上是一个重要的进展。长方体和正方体对小同学来说是比较笼统的概念,所以这节课从同学原有知识动身,通过看立体图形、实际丈量、制作长方体,进一步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形成空间观念,使同学的空间观念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培养了同学的学习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